蓝书屋基金会为优秀的华语创作者提供在德国(柏林与汉诺威)驻留与访问的机会。来自中国的非虚构作家杨潇,是今年蓝书屋基金会邀请的驻留作家之一。从9月起,他将为自己新的写作项目,在德国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研究与采访工作,并在汉诺威与柏林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。9月21日,杨潇会在汉诺威的蓝书屋图书馆,讲述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时刻,以及时代变迁下的个人选择。
下面是他的自述:
2004年,我大学毕业,进入新华社工作。我记得参加新华社部门面试那一天,是2003年11月1日,当时我们四个进入面试的应届生,在新华社某个大楼的走廊里,等待面试叫号,人手一份当天创刊的《新京报》。
报纸厚厚一叠,我记得有88个版,也记得创刊号头版照片是克林顿拥抱艾滋男孩,而那期的重磅报道,是后来成为知名非虚构作家袁凌写的SARS骨坏死后遗症的调查。
如果我没有记错,面试我的新华社领导也在读那天的《新京报》,而等我通过面试,进入这个部门后,阅读那些最出色市场化媒体的报道,并基于新闻专业主义,试着在体制内做一点类似的努力,成了我和同事们的共识。
这是我记忆之中,中国新闻业“黄金时代”尾声的一个模样。此后我从体制内到体制外,也进入市场化媒体,切身感受荣耀、挑战、危机、转型乃至裂变,相对完整经历了从机构崩坏,到自我离散、各自寻路的过程。
2004-2024年,中国市场化媒体二十年的变化,是中国社会变化的重要注脚。我从局外,到置身事内,再到局外,试着分享一些亲身参与、见证的故事,也分享一些转型年代的世相与人心。
讲者
杨潇,厂矿子弟,湖南人,80后。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,曾供职于新华社、南方人物周刊、《时尚先生Esquire》,哈佛尼曼学者。喜欢《国家地理》杂志和《纽约客》,总在尝试一种融合时事、思想、历史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。出版有非虚构作品《子弟》、《重走:在公路、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》、《可能的世界》。《重走》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旅行写作奖、刀锋图书奖年度纪实、豆瓣年度中国文学非小说NO.1。
讲座信息:
日期:2024年9月21日,星期六
时间:15:00 – 17:00
地点:蓝书屋图书馆
BLAUES HAUS BIBLIOTHEK
MASCHSTR. 7, 30169 HANNOVER
讲座为免费入场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。
注意事项:
- 成人以及年满14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报名参加。
- 如果您在报名后临时无法参加,请及时取消预约登记,以便让其他人有机会参加。
- 成功报名的参加者请在讲座开始前最迟5分钟到场。
- 活动期间禁止录影,我们感谢您的理解。
- 活动期间将拍摄照片,这些照片将由蓝书屋基金会内部使用。如果您有任何异议,请提前告知我们。
活动回顾: